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2020年6月2日 《炭精画》项目简介

点击量:10784

        自2006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2016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凸显了国家对文化和自然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为了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弘扬秦都区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从5月20日起至6月15日,我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我区的非遗保护成果,敬请关注。

        今天推送的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炭精画》。





炭精画简介

传统美术

咸阳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秦都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炭精画是我国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又名炭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小支流,它来源于国画,又区别于国画。 
      它是一门能真实反映作品对象的独特艺术。其特点是形象真实准确、光线自然柔和、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易于保存等。炭精画是以炭精粉作为颜料,以擦笔、药棉、橡皮等为绘画工具的一种特殊民间绘画形式。不管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只要是经过炭精画艺术的加工处理,便能修复、还原。这些特点都是其它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无法比拟的。也正是这些因素,赋予了炭精画这一艺术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炭精绘画盛行于清朝,随着西洋画技法传入中国。那时,长者离去之后,子女会请画师画一幅逝者炭精画作纪念。之后在照相技术普及之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许多地方都以炭精画取代照片作为遗像使用。一般是以逝者生前的照片为基础,在一个坐标系里用相似形的原理逐格放大绘画,最后就会得到一张与小照片几乎一样的大幅炭精画,作为遗像。这样的炭精画一般不会署上画师名字。

       随着时代的演变,炭精画已不再局限绘画遗像。更多的是作为艺术装饰画的功能,依旧受到人们的喜爱。

 该项目市区级传承人为:王倩

部分炭精画作品展示


                                                                               市、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倩

                                                                                           编 辑:陈   阳
                                                                                           校 对:朱小健

                                                                                           审 核:赵艳妮

                                                                                      网络编辑:李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