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2020年6月4日 《两寺渡红拳》项目简介

点击量:12336

        自2006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2016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凸显了国家对文化和自然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为了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弘扬秦都区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从5月20日起至6月15日,我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我区的非遗保护成果,敬请关注。

        今天推送的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两寺渡红拳》。


两寺渡红拳简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咸阳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秦都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两寺渡红拳起源于陕西关中,是由邢派红拳和本村传承的古拳融合而成,雄浑并茂、舒展大方、势正形美、技法繁丽。主要传承地在两寺渡村及周边地区,影响遍及省内外。两寺渡红拳保留了传统拳的套路、技法和文化,具有很高的武术研究和传承价值,堪称传统武术活化石。
       起源于关中地区的红拳,从秦发展到唐宋,到明清,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拳种,在道光咸丰年间,关中四杰中的 “黑虎”邢三(邢福科)将红拳自成一派,后来他的传人张九山在两寺渡收徒授艺,并和徒弟们一起撰写了《九山拳术诀要》,将邢家拳和两寺渡红拳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自此两寺渡人习练红拳更为兴盛。
      两寺渡红拳宗师冯建勋,又较完整的继承了邢家拳的套路和技艺,吸收中华武术内家拳、外家拳的精髓,功力深厚,技艺全面,把红拳发挥到极致。授徒冯俊骥、冯秉章、冯志勤等人,师徒先后在国内各级大型体育盛会表演、比赛。冯建勋和他的徒弟徒孙们不受当下武术“体操化”“舞蹈化”“健身化”的影响,不追名逐利,完整的保留下前辈老套路和传统技法,使这一传统文化较完整地保留至今。现在,全村长期习拳的有一百多人,无论清晨还是黄昏,村子附近的广场、公园随处可见舞剑、耍棍、抖锤、练拳之人。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两寺渡红拳,专门成立了两寺渡武术协会,并建成拥有150平方米的演武大厅的村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协会办公和开展活动的场所。在十几位武术前辈的带领下,积极收集整理红拳理论、历史,以及历代武术名人轶事,挖掘红拳文化,录制武术套路视频,组织参加国省市各类武术比赛、展演、交流会活动,免费教授红拳,使频临灭绝的红拳又现生机。
        2018年6月秦都区文体局、秦都区非保中心授予两寺渡村委会、两寺渡武术协会训练基地为两寺渡红拳区级传习所。
        2018年6月咸阳市非保中心授予两寺渡村委会、两寺渡武术协会训练基地为两寺渡红拳市级传习所。


两寺渡红拳拳法展示

两寺渡红拳参加秦都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文本编辑:陈   阳
                                                                                                 网络编辑:李旭东
                                                                                                 审      核:赵艳妮